为深化师生交流、推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我院于5月8日下午在教学南楼334教室举办了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生座谈会,学院负责人段利国、教学负责人庞学慧、专业负责人王希云、学工部负责人张丽君、辅导员高婷、数学教师代表杨婵、李艳艳、张嘉翔及20余名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围绕学习情况与课程反馈、未来规划与职业认知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座谈会由王希云教授主持。

会上学院负责人段利国教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学院的教师们都非常努力,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段利国教授希望师生们劲儿往一处使,共同努力进步。他鼓励同学们在座谈会上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畅所欲言,多提建议,在促进自身未来学习进步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建设。
同学们就近一年的数学专业课程学习提出了自己的感受,他们表示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对数学专业有了初步认识,课程内容抽象性强、知识体系串联度高、证明方法逻辑性强;对于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大多数同学谈到其与高中时期的差别,学习方式从强制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学习方法从“刷题”练习为主转变为理解概念和证明思路为主、学习内容从单一具体转变为丰富抽象等,这些转变给同学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带来了不适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难”,难理解、难练习、难自学;同学们希望可以有更多集体讨论问题的机会、课上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问题反馈等等。

参会的各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同学们遇到的困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老师们希望同学要做到课前早预习,课后勤练习;上课注重听课效率,及时理解知识,课下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合理规划时间,平衡好学习与活动竞赛;学习中要反复钻研,联系旧知识,做到温故知新,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王希云教授对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数学惟其难度方现其核心价值,数学是理工科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要在大一大二夯实理论基础,这样在大三大四才能更快的转向应用方向。建议同学们通过数学史辅助理解学科发展逻辑,要把中学的计算思维向大学证明思维转变,要利用逆向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及大创项目,培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座谈会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将有助于强化班风学风建设,推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建设。
初审:张嘉翔
复审:王希云
终审:段利国